第356章 静候-《末世:仙妻横行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小人王还未真正登高,却已展开了思考:为何这里从四周山上聚合的山泉如同江水取之不尽?为何其他的地方山泉断流、草木枯萎?此山顶上并无大河,只是因为这里的山上树多,这些树很少砍伐,长得参天罢了。每棵树就是一个小蓄水池,而千丝百缕的万千树根,如同拦河坝似的,使雨水滞流,慢慢地均匀地渗透着往山下流去,千年不断,细水长流。

    每处山上从地下渗出的涓涓细水汇成了山中的长河,使深山的自然生态千姿百态,让小人王真的流连忘返。记得宋戴曾告诉他,从海拔千米的高山渗透到千米以下需要二十年左右的时间,如果山上无树,雨水只从山的表面一泻而过;如果雨大,无树可蓄,水激泥飞,山洪骤起,易形成自然灾害。

    在小人王惊讶于山中水的轰鸣时,山神却毫不在意。小人王就问他何故,他回答说:“吾呆在此山上万年,听惯了的。”于是,小人王想,这么好的地方却迟迟而来,真是有点儿后悔,因为他的心灵需要这种轰鸣,这种能让人永远清醒的轰鸣。

    宁肖一行人继续上山,大路已尽,石块儿小路曲曲折折,就像巨大的蜈蚣似的。小路靠着溪涧,溪涧里的巨石一块接着一块,水从它们身上流过的那种清澈,让登山者情不自禁地落石而坐。溪边长满了许多从未见过的各种喜阴植物,有的犹如海带,有的如同串串珍珠,有的宛如结满了豆荚的小树。最让小人王驻足不移的是形如含羞草的单株小草,它的叶片上挂满了水石相击而形成的雾珠,在微微的山风里,摇曳着身枝,如同出水荚蓉。

    山神手指着躺在泉水中的巨石,对小人王说:“这里大树遮天,瀑布终年起雾,天然湿度很高,因此石蛙在此养尊处优。夜半提灯来捉,大的有二三斤重,只是形如小孩儿,不忍心常常捕捉。山中夜晚蛙声四起,与水声和为一体。遇有风起,竹摇月动,树添波涛,那种静谧中的荡漾,让你感觉不到外部世界的存在。”

    “哦哦!”小人王顿时惊叹不已。

    “妈妈,”尽管不靠神力登山很累,但是小人王还是忍不住地问上一句。“你带来此所为哪般?”

    “我本来想带你去另一地域,只是与人有约,觉得此处也不错!”宁肖也不加隐瞒,实话实说。

    “妈妈,你要本想带我去哪里?”小人王却不想放过。

    “那是M国的一处地方,也是要翻山越岭的。不过,你去了那儿,会突然发现脚下露出一大片低陷的谷底。一垄垄沙丘之上,虽然也长着稀疏的鼠毛草一类的植物,却是毫无生气。那一带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死谷。”

    “说是死谷,其实就是一条又长又深的断层陷落谷地。整个谷地低于海平面以下85米。两侧绝崖陡立,险象环生,气温极高,人一进去就很难走出来。几百年以前,曾有百名淘金者来到那儿。后来,一部分人因为迷路死于干渴暴晒,大部分人历尽艰险,终于从死谷的西侧陡岸处脱险而出。于是,基于这种险恶、荒凉的地形,就以‘死谷’为其命名。”

    “从高坡走向谷底,气温猛升,酷热难熬。随手拿出温度计,都能看到那红线直达四十多度的高温之处。在这热又干的死谷,全年降水不到100毫米,蒸发量远远超过降水量,植物难以生长,鸟兽不入。”

    “那死谷曾经是一片很大的湖泊。后因常年干旱,湖水大量蒸发,逐渐干涸,使湖底变成了一沙漠。谷底面积约1400平方公里。你只要稍走几步,就会看到前面是一片白花花的盐床。再走近一看,那些奇特的透明的盐结晶体,构成了高几厘米到近一米的小尖塔群,在阳光下闪闪发光,格外好看。”

    “尽管死谷的环境十分严酷,鱼却出乎意料地幸存下来了。当然,那些鱼都仅仅限于某一谷地或个别水潭中孤立的种群。但是,在高达40多度到1至2度的极端温度和变化巨大的含盐度中,它们竟然能生存下来了。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。这种卓越的耐温性,使这种鱼群得以在死谷至少存在了3万年,真不了起啊!”

    “嗯!”小人王点点头。但同时,他表示着不理解:“妈妈,你说了这么多,到底想表达什么意思啊?”

    “死是生命走向终点,活是生命存在的形式。生老病死,是大自然规律,谁也不能抗拒。但是,我想说的‘死’与‘活’却是另一种生命的现象。”宁肖想了想,就如此回应着儿子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