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43章 天道使然-《末世:仙妻横行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3/3)页
    至于宗教,则各自有着不同的认识。佛教信为人只不过是靠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(五蕴)结合而存在的假想(忘我)。生的时候,人的每一个善恶行为造成了业。按因果规律,人死后灵魂不死,将投胎到另一劫(来报,轮回说),并将此永远不停地继续下去。
    天主教则认为,上帝创造了亚当和夏娃两个完好的产品。上帝疼爱亚当和夏娃的每一个子孙。但是,哪一个堕落了,他与上帝的直接关系就不复存在了。那时,就要靠救世主耶稣来救赎。人死后,躯体返回尘埃,而灵魂将永存。
    站在人类科学研究的角度,在发现DNA(脱氧核糖核酸)、RNA(核糖核酸)的本质和确定遗传的本质之前,生被看作是与环境有质量和能量交流关系的,有生殖、遗传、变异能力和对各种刺激有反应能力的物质系统。
    于是,生态学家把生命看作是生态圈中物质循环过程的中心环节。生理学家则认为生命是一个开放系统,在低级的entropy状态转化为高级entropy状态中吸取物质和能量,并排泄出废物。
    唯物主义吸收了这些科学研究,认为世界统一在于它的物质多样性之中,在时间上没有开始和结束,在空间上没有界限。在太阳系中,除地球外,没有发现哪个行星上有生命。但是太阳系只不过是宇宙中的一个极小的成员,不能排除在其他天体中有生命的存在。
    它认为没有上帝,没有彼岸世界……但是,人们的世界观却是无比丰富、永恒和无尽的。人类对于生死的认识是相对的,还是很有限的。人们希望延长寿命,提高生活质量,推迟非理的、不应有的死亡。
    诚然,在生活中,面对亲人的死亡,很多时候,相认轮回到另一个世界,会给活着的人带来安慰。东方的哲学就开拓了这种心理。
    对于死的概念,华夏人从古至今,至少用了165个词组来表达。每个词组对在不同场合结束人的一生都表现了独特的观念。如谢世、下世、仙逝、长逝、百年、作古、已古、与世长辞、圆寂、涅槃、超升、归天、归西、去极乐世界、坐化、舍身、鹤驾天游、驾返瑶池、驾返莲台……
    老实说,轮回的观念很接近科学。父母生了孩子,就把自己的遗传基因传给了下一代。子女生了孩子又这样继续传下去。生死是造化的常理,谁也不能超越。人的一部分躯体,具体说就是一部分DNA构造传给了下一代子孙。但是,不带遗传的部分(碳水化合物、蛋白质、脂肪……)将来自尘埃,回到尘埃。
    这是躯体的部分,至于灵魂的部分,正如老们所说的那样:“仁厚留给子孙福德。”如果活着的时候作恶,其结局将是“父亲吃得过咸,子女感到口渴”。人们常说的“老天有眼”,这正是因果规律的表现……
    思及此,宁肖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孩子——小人王,他要是知道了身为天将的母亲竟然身损魂灭,不知道会给他那幼小的心理带来什么样的冲击?
    “砰!”
    就在宁肖如此冥想的时候,突然有一件东西从空中直坠了下来。
      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