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千二百二十章 创新者,永远年轻-《军工科技》
第(2/3)页
“是仿制的模型。”吴浩点头,“当年搞‘两弹一星’,科学家们用这种计算机算数据,一个弹道要算三个月。现在‘昆仑’一秒钟能算上千次,可不能忘了老一辈的不容易。”
王总忽然指着远处的光伏阵列:“那些灯怎么在闪?”
众人转头望去,只见绵延数十平方公里的光伏板上,光点正组成图案——先是一面五星红旗,接着变成电磁炮的轮廓,最后化作一行字:“强国有我”。
“是青年科研人员搞的小创意。”吴浩眼里闪着光,“每块光伏板都有个小LED,用‘昆仑’控制,能组成任何图案。昨天他们偷偷练了一下午,说是给考察团的惊喜。”
李哲拿出手机录像,镜头里的光点在戈壁上流动,像一群会发光的萤火虫。“吴总,我决定了。”他突然开口,声音有些发颤,“回去就跟王总申请,来基地做联合研究。哪怕只是驻场半年,我也想看看,这么多聪明的大脑凑在一起,到底能搞出多少名堂。”
王总拍了拍他的肩膀:“我就知道你会动心。正好,我们公司想在基地设个联合实验室,就由你牵头。”
“求之不得!”吴浩握住王总的手,“我们出场地和设备,你们派团队,课题咱们一起定——就从无人机抗干扰和军车传感器开始,争取年底出成果。”
周院士望着星空,忽然轻声说:“当年我们搞原子弹,靠的是‘干惊天动地事,做隐姓埋名人’。现在你们不一样了,既要干大事,也要让年轻人有奔头、有荣光。”他转头看向吴浩,“明年我带中科院的学生来实习,给你们当免费劳力。”
“那我们可求之不得。”吴浩笑着说,“不过得管饭——顿顿有戈壁明珠葡萄,管够。”
夜色渐深,观测台的灯光与星光交融。魏兵悄悄递给吴浩一份报告:“李哲的背景查清楚了,干净得很。他发表的论文里,有个抗干扰算法的思路,跟我们的‘昆仑’内核能互补。”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