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60章 入股-《我在印度当老爷》
第(3/3)页
他的本意是了解市场情况,结果却看到了触目惊心的内容。
全球化带来的不仅是贸易,还有各种模仿西方的生活方式,比如私人医院。
像这种新事物,以前是几乎没有的。直到80年代,所有医院都是由国家运营。
从政府宣传的角度来说,印度的医疗普惠做的非常好,德里这边就有好几家优秀的公立医院。
它们大多是在50年代建立,作为国家的旗舰研究机构,放在国际上都很有水平。
只是几十年过去,这些较老的机构虽然仍在为人们提供服务,但却无法满足中产阶级的医疗需求。
瞧瞧外面的那些私立医院吧,就像西方大多候诊室一样,有着各种精良的设备。
医院到处充斥着企业风格的东西,比如有一个意见箱,还有一个信息咨询台,上面放着一个友好的标志写着“我能为您效劳吗?”
同时边上的电视机屏上还滚动着能在这里购买的医疗服务,海报上的广告有关于视力矫正的,还有各种对疤痕、妊娠纹和皱纹的治疗。
海报上的照片里是快乐健康的家庭,就像许许多多当代印度广告那样,是个白人家庭。
这才是中产阶级需要的医疗服务,尤其是像美剧所了解和熟悉的尖端医疗设备。
为了获得这种“一流”的医疗服务,富人们转向新的私立医院,这些医院多由商界的亿万富翁家族所有。
这些家族都是权力根深蒂固的精英阶层,在政府有关系,能够获得在城市建造不动产的必要土地。
他们往往同时拥有金融公司、保险公司、临床研究公司、还有数以百计的医院。
背后的各种交易且不提,总之这些私立医院为中产阶级创造了焕然一新的医疗健康体验,时髦、设备齐全,当然价格也很昂贵。
私人的就是资本的,资本是要喝血的。
罗恩手中的报告写了很多事例,都是私立医院的常态。
老实说有些很超乎他的想象,甚至还牵扯到身边的朋友。
那个曾经在苏尔电器刚刚起步时,帮他搞定从李家坡进口电机的商人拉南特死了。
他是金奈人,妻子却是德里人。这两年他渐渐把生意交给儿女,老夫妻俩回到德里定居。
罗恩去年还和他喝过一杯,他看起来完全不像得病的人,前两天却突兀的去世了。
他得知消息比较晚,现在打算去拜访他的妻子阿尔蒂。
对方把见面的地点放在了某个私立医院看看,似乎她还在处理后事。
罗恩把汽车停在商业医院的停车场,他下车朝医院楼下的咖啡厅走去,然后就被吓了一跳。
在大门口有一个已经死去的妇女,脸朝下躺在担架上。
门被她堵住了,她身材敦实,是个中年人。
在死者旁边是一个年轻男子,她的儿子。
“她在医院住了三个星期,他们让她出院后,我们就把她带回家。但她病情恶化,今天早上过世了。我们不知道怎么办,就把她带到这里来了。”
他一直哭,摆弄她身上盖着的围巾,帮她把脸遮起来。
“我们要一个担架把她从车里抬出看,但我们要把她抬进去的时候,他们不让。他们说她已经和医院没关系了,所以我们不知道要怎么办。”
路人为他们担心,因为她躺在早晨炙热的太阳下,这很不利。
一辆车停在入口,下来一个人,那是这个男人的兄弟。
正在这时,罗恩要等的人也来了。
第(3/3)页